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5月22日,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总裁李波就“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大支柱框架”发表主旨演讲。 其中,他建立了全面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建立鲜明对比的政策工具,做好重要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做好第一、重要、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李波认为,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有货币政策,不仅需要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眼光,也需要具体的监管工具,即宏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点具体、微观的监管工具。

照片: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两根支柱的监管框架有机地结合了维护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两大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维护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意义。 ”李波说,党的十九大确定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两大支柱调控框架”,这是反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成果,也是借鉴国际共识结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有益探索。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李波指出,中国在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例如,2003年人民银行开始引入贷款价值比要求,以年为中心建立金融监管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实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金融稳步发展委员会。

另外,李波坦言,中国的双柱控制框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一点挑战。 具体来说,一是宏观审慎政策的这个框架还不健全和成熟。 与已经非常成熟的货币政策框架相比,宏观审慎政策的诞生时间还很短,甚至有很大的增长空之间。 例如,其他行业,如金融基础设施、流动等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或宏观审慎政策,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相对共识也还没有形成。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二是从双柱监管框架来看,金融监管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 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既有货币政策,也需要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眼光,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具上,也就是宏观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稍微具体、微观的监管工具上。

与上述双柱控制框架的不足相比,李波项提出了三个政策建议。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两大支柱监管框架的协调配合,继续推进货币政策监管框架由以数量性监管为中心向以价格性监管为中心的转变,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律性和透明度。 另外,在宏观审慎政策方面,要逐一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标的调控作用,与房地产金融、流动、债市等特定行业的潜在风险进行比较,及时采取宏观审慎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二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研究必须更加确定可量化的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的和中间目标。 必须明确顶层框架和责任划分; 明确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 并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宏观审慎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比较有效性,建立全面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举债行为、债务和金融周期监测,对比创设政策工具,打造重要行业宏观 将第一、重要、有系统影响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三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建议在未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进一步统一我们的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加强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落实职能监管和目标监管要求,构建我国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优势、统筹协调、强有力、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可以考虑进一步明确和分开设置监管部门的审慎监管职能和行为监管职能。

“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封面照片来源:主办单位提供照片

标题:“央行副行长李波:要点加强对加杠杆行为、债务及金融周期的监测”

地址:http://www.china-eflower.com/zhxw/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