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41字,读完约19分钟

3月24日,深圳能源( 000027,sz )连续走出第三个涨停,而长源电力) 000966,sz )又在7个交易日中,出现了6个涨停。

3月以来,长源电力股价连续加速上涨

这只不过是最近资本市场碳中性板块持续走强的缩影。

2021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将碳中性、碳中性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制定了2030年前碳中性、2060年前碳中性的目标。

上周三( 3月17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组织召开会议,提出做好碳中和顶级设计工作,分解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落实。

推进碳中和需要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绿色技术等行业进行一系列变革。

碳峰,碳中和应该怎么设计成顶层呢? 能源革命会给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领域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碳捕获和归档等关键技术如何突破?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对多个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采访,进行了调查,试图探索我国碳中性、碳中性的路线图。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8成是电力、工业

气候变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年,约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根据协定,各方只有加强全球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应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高峰,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和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从全球来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75%。 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59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世界碳排放量中,中国、美国、欧盟位居前三。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9年总排放量为98.26亿吨,全球超过20%。

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源主要在那些行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无吸收)中,能源活动占86.9%,工业进程占12.9%。 农业活动、废弃物解决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可以忽略不计。

如图所示,电力和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8成

年,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快速发展研究院《中国长时间低碳快速发展战术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显示,全年电力、工业、建筑、交通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0.5%、37.6%、10.0%、9.9%; 如果包括用电间接排放在内,按照工业、建筑、交通用电所占比例计算,3种排放量约占70%、20%、10%。

从更细分的领域来看,在信达证券拆解方面,水泥、钢铁、化工行业是世界工业行业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三个领域,比重约为17.2%、16.7%、12.1%。

在中国,钢铁、水泥、化工行业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重约为16.2%、15.7%、7%。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前主任、研究员李俊峰表示,我国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和工业过程(炼钢、水泥生产等),前者排放的二氧化碳为90%。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碳减排的根本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采用可以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如图所示,煤炭在中国能源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在碳中性的风口下,这些投资方向具有极高的相关性

随着我国碳手机、碳中和目标的设定,以建设碳交易市场为中心的碳减排产业链,如碳捕捉、减排技术、设备和服务的公司、造林绿化公司、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机会。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梳理了目前资本市场最活跃概念股的表现,认为以下主要投资方向与碳中性密切相关。

投资方向1 :与碳交易中心合作的公司

今年2月以来,与碳交易市场相关的公司股票迅速上涨。

以长源电力为例,近期连续出现多起涨停,最低从每股3.29元上涨至最高的8.88元,涨幅达到170%。 长源电力拥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所有权,截至目前持股比例为9.09%。

另外,深圳能源自2月以来,从每股最低点的5.45元上升到最高点的11.70元,涨幅达到114.7%。 深圳能源拥有深圳排污权交易所有限制企业12.5%的股权。

另外,华银电力、闽东电力等拥有相关碳交易中心股权的公司在这一个月内的股票涨幅也超过了80%。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上线。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董事会前副理事长王忠民表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万元。

投资方向2 :拥有碳捕集和归档相关技术的公司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ccus )技术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标高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

国际能源署( iea )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ccus是唯一能在发电和工业过程中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处理方案,预计到2060年全球累计碳排放量的14%将来自ccus。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回答绿色金融相关问题时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级等,将金融资源纳入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陷阱

拥有碳捕集和封存相关技术的上市公司也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年1月,中电投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台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正式投入重庆合川双槐电厂。 该装置由中电投旗下的环境保护负责人负责开发建设。 今年1月以来,环保股价从最低点的5.75元上涨到最高点的10.16元,涨幅达到76.7%。

投资方向三:园林、植被相关行业的公司

在碳中和推进的过程中,造林、植被等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发挥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际知名学术杂志《自然》发表的研究成果,~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并吸收期间人为碳排放量的45%。

今年3月1日正式上市的园林股,股价从最低的17.50元上升到最高的28.00元,涨幅达到60%。 园林股主要经营生产一般栽培材料(种子)等。

另外,福建金森今年2月以来,从最低点的9.03元上升到最高的15.26元,涨幅达到69%。 目前,福建金森相关林业碳汇项目正处于准备和申报阶段。

投资方向4 :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领域和公司

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量、“资源循环”是事业的要点,从而带来巨大的市场诉求和科技投入。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秸秆、大宗固废等资源综合利用。

在资本市场上,循环经济相关概念股也受到高度关注。

例如,上市公司格林林致力于回收技术的开发,扩大了废弃物解决的规模,构建了废旧电池和钴镍钨稀有金属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三大核心产业群。

去年以来,格林美的股价最大涨幅也超过了100%。 然后,豫光金铅、怡球资源等也明显上升。


中国碳中性发展蓝图: 40年大致分为三步

年12月12日,在气候野心峰会上,中国就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进一步承诺。 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公斤。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的时期内抵消二氧化碳的人为去除和人为排放,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与中国的碳减排相比,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要实现1.5℃的升温抑制目标,世界需要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

重视这个目标,我国还需要增加大全经济尺度、所有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和工艺,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到2050年基本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实现所有温室效应

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尽快实现碳高峰,必须特别重视“十四五”时期严格控制煤炭用量,争取实现零增长 “十五五”期间,石油成本可以达到高峰。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碳中和的重点是“两条腿走路”。

另一方面,供给侧必须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关的能源贮藏等产业布局

另一方面,从诉求侧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压缩钢铁、水泥等高能源产业。

林伯强表示,目前中国清洁能源在能源成本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不能满足能源诉求的快速增长。

“碳中和并不是那么困难。 重要的是碳中和非常困难。 如果碳中性的峰值非常高,那么后面的碳中性的难度就会非常大。 因此,必须配合碳中和进行讨论。”

林伯强说,目前,我国提出碳化峰是在2030年前,实际上大致率会提前。 但是,如果经济形势好,对碳减排的限制力度就会加强,如果经济形势不好,管制就会放宽等,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必须不要出现偏差。

世界能源网络快速发展合作组织报告称,中国实现全社会碳中和,可以在早高峰达标、快减排、全面中和三个阶段有序实施

到2030年早达到高峰阶段,以化石能源总量控制为核心,可实现2028年左右全社会碳峰,峰值控制在109亿吨左右,能源活动峰值102亿吨左右。 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70%,提前实现和超过了自主减排承诺。

2050年至2050年快速减排阶段,以全面建设中国能源网络为关键,到2050年电力系统实现了纯零排放,标志着我国碳中和取得了决定性的效果。 2050年全社会碳排放量降至13.8亿吨,比碳排放峰值下降约90%,人均碳排放量降至1.0吨。

2050~2060年全面中和阶段,以增加深脱碳、碳捕集、林业碳为重点,能源和电力生产进入负碳阶段,2055年左右实现全社会碳中和。 2060年通过维持适度规模的负排放,控制和减少了我国的累计碳排放量。

近十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


从上述两幅图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但原煤产量在高峰期却在下跌

 

碳减排的课题:捕获和隔离技术会使价格大幅上涨

与碳手机、碳中和的目标相比,中国许多地区已经公布了该地区的碳手机日程。

北京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在稳定中下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重要行业和点用能源单位节能减排,确保到2025年实现碳排放高峰。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首要目标”,制定和实施碳排放高峰达标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率先实现高峰。

虽然很多已经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

一是低碳快速发展意识不足。 相比之下,经济发达地区对碳减排的积极性较强,一些欠发达地区仍在快速发展一点点的二氧化碳高排放项目。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增长迅速,但与2030年实现12亿千瓦目标相比,仍需增加巨大规模

二是以电力为首的一系列改革难题尚未解决。 到年底,我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总设备容量将达到4.6亿千瓦左右,到2030年,我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快速发展目标,每年都需要巨大规模的新建设备容量。 在规划设备容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应的土地政策、电力改革政策等。

一位专家表示,从技术上讲,使用捕获和隔离二氧化碳的技术(统称为ccus ),电厂可以减少85%~9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是,在ccus技术中,发电相同量的电会消耗10%~40%的燃料。 包括设备价格和在岩石中嵌入二氧化碳的价格在内,最终会加到电费中。 对使用电力的客户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电费将大幅增加。

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实现碳中性目标的难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碳基能源比例过高,其中大半是煤炭;

二是各种非碳能源在实现碳减排方面没有问题,但缺乏碳中和即固碳效果;

第三,实现碳中和的各种技术价格高昂,还有待技术突破。

这些报告指出,要推进碳中性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快速发展新的碳中性产业技术经济体系,关注工业、交通、建筑等能源碳中性技术、农业、分散、移动能源技术。


碳中性的五大误解:是否会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如果实现碳中和,能彻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吗? 推行碳中和会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吗?

随着碳中性的时间表、路线图逐渐明确,围绕碳中性的讨论越来越多,一点点的误解也引起了社会的深思。

年末,来自瑞典、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41位大学教授和学者联合发表了副本,揭示了网络零排放目标和碳中和方面的10个误区。 今年1月,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术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顾绰和我国的情况,还提出了碳中性的五大误解。

将上述关于碳中和的误解分类整理后,结合对专家的采访,《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认为,目前我国在碳中和方面可能存在这样大的误解。

误区一(种植植被和碳捕集技术可以代替减排(/s2/) )。

据了解,网络零排放目标一般假设,通过储存在植被、土壤和岩石中,有可能大量产生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负排放”。

但是,引进负排放所需的技术尚未完全证实,不应该取代今天的实际减排。 否则,目前的高排放量将在短短几年内消耗掉世界剩余不多的碳预算。

另外,二氧化碳去除技术目前正在开发中,但价格昂贵、能源消耗量高、风险大、大规模引进的可能性尚未得到证实。 将网络零排放的目标建立在这样不明确的未来技术上是不负责任的。

林伯强认为,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抵消碳捕获、植树等碳排放相比较有限,未来必须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作为能源整体的主力。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的比例为70%左右,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比例为10%左右。 将来要实现碳中和,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比例需要达到40%~50%。

误区2 :碳中和的推进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据顾客和先生认为,碳中和目标确实会对煤炭和油气等自古流传的高碳领域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碳中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适应新的快速发展诉求的高碳行业将有序退出,并拥有相对充足的缓冲时间。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高碳领域和产品都会消失。 例如,煤电、煤电在提供系统灵活性方面会找到生存空之间。

碳中和的目标,也为优质转型的快速发展提供力量,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创新,创造新的产业。 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12亿千瓦以上的设备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储能、氢能、能源网络、自动运行等新兴产业也成为了碳中性的愿景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年度报告,到2030年,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等创新性新兴产业将为全球创造2400万个就业机会,而同期煤炭、石油开采等高碳产业失去的就业岗位仅为600万个。

对此,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快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很多人的担心和担忧。 但是,相反,碳中性的战术不是谈气候,谈低碳,而是实际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战术。

李政说,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的绿色新政政策,除了在能源、工业、建筑等7个行业制定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政策外,更高的目的是将欧盟转变为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经济区块,摆脱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

(/S2/)误区三)引入碳总量控制制度的时机还不成熟)/S2/)。

顾客和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和行动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制定了较完整的自下而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案和指导方针,积累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测算经验,在“十二五”时期落实了能源双控制、碳强度等约束性指标,并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试点提出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碳总量控制提供了实践基础。

误区四:从事碳中和相关技术的公司都有快速发展的前景

林伯强介绍说,目前对碳中和的一些误解是他简单地认为了这一点。 例如,在资本市场上,光是碳中和相关的公司、技术就容易被认为有很大的快速发展前景,实际上,这类公司的一部分将来可能很难生存下去。

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难点还是价格控制问题。 例如,目前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价格管理是否得当很重要。 价格过高,一定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林伯强认为,碳中性行业的一点点市场在开始推进时变得温和,实现碳中性的进程也很慢,可能需要几十年。 我认为,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需要考虑技术、商业模式、市场接受度等,说明需要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生存下来。

误区五:发达国家不需要帮助快速发展中国家减排碳

顾客和认为,要实现减排目标,快速发展中国家必须比发达国家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要应对气候变化,还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就业、贫困、环境等许多需要处理的难题。

在没有大规模低价能源处理方案的前提下,快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为了生存和快速发展,必然会采用一定量的高碳能源来维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

因此,国际气候管理必须继续多次共同,但必须正视有区别、公平、各有能力、快速发展的中国快速发展需要和特殊国情。 发达国家也必须切实履行承诺,通过资金和技术转让提高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应对能力,加速碳减排。

记者手记| 要抓住碳中性的机会,就必须解决价值成本削减的课题[/s2/]

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高了对国家自主贡献的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首次提出碳中性相关时间表,随着一系列围绕碳中性的行动方案逐渐出台,必然会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从领域层面来看,电力、钢铁、水泥等多种碳排放大户明显感受到碳减排压力,要么改变生产方式,用清洁能源替代现有化石能源,要么面临双重选择。 或者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产业绿色化的背后,引起能源结构的调整,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 对领域本身来说,只有应对如何降低价值成本的关键难题,才能挖掘碳中和的机会,不因为核心技术不足、转型价格过高等原因而错过领域的风向标。


记者:李彪

:陈旭

视频:朱星运

视觉:邹利

排版:陈旭马原

标题:“碳中和路线图将“三步走”,辨清五大误区,概念股遭疯炒,专家:其中一部分未来恐难存活”

地址:http://www.china-eflower.com/zhxw/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