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1字,读完约7分钟

2021年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去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去世,享年94岁。

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享年91岁。

短短三天内,失去了四个栋梁!

医生70余载,离开了无数救人的吴孟超

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信息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 治病救人78年,吴老以手术台为报效国家的平台,创造了世界医学界无数第一,是我国医疗和科研战线上永不消失的无影灯。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 中学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主动向延安抗日捐赠伙食费,以毛泽东和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信在吴孟超心中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1940年春天,18岁的吴孟超决定回到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吴孟超大学毕业,正式成为医生。 面对当时我国肝癌高发、防治一片空的白色情况,吴孟超决心进入肝脏外科行业。 经过千万次解剖实验,吴孟超等“三人小组”首次提出“五叶四段”肝脏结构理论,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吴孟超执刀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世界第一次中肝叶切除手术等无数第一位,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震惊了国际医学界。

2019年,吴孟超正式从院士岗位辞职。 在自己院士的退休典礼上,他激动地说。 “现在,回国、学医、参军、入党这四条路的正确选择真正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所以,我感谢自己的选择,永远感谢党和国家,感谢部队这个大家庭对我的教育培养。 ”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 ”——这句话是吴孟超说了好几年的。 无影灯下,吴孟超握着16000多个肝脏患者的手,带领他们重生。

着名的眼睛科学专家夏德昭去世了

据央视消息,记者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知名眼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东北地区眼科学创始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一届中央协商监察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政协第六、七届常务委员,中国农工 三、四期名誉主办委、沈阳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沈阳市一期委员会主办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务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眼科分会主办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学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创立者、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夏德昭同志,

“3天4位巨星陨落!”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信息

1918年,夏德昭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小山村。 少年时代,夏德昭聪明好学,治病救人的志向昭然若揭。 的侵略者占领东北地区时,夏德昭在流转中断断续续学习,一举考上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主修眼科,1941年毕业后留在学校,开始了医生、教课的生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大量角膜外伤患者,夏德昭在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防治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新性地研究了角膜移植治疗的做法。 夏德昭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了部分角膜移植、板块层移植、次全移植、次全移植上的部分移植、结膜连板块角膜移植等多个项目。

短短几年间,夏德昭所标题的十几篇角膜移植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 他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是建立了百张眼科,在手术治疗数量、移植种类、疗效等方面发展明显迅速; 面向全国举办了角膜移植学习班,宣传相关诊疗技术,开辟了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阶段。

事业成绩斐然,夏德昭没有自律,而是在视神经疾病的治疗行业日益开拓创新。 1959年以后,夏德昭开始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 他结合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夏德昭率先提出视神经疾病偏心固视现象,先进创造性地提出“分解视力特性”的临床眼科新理论,在该理论应用于临床黄斑病和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做法,以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效果,认识眼科行业的上述疾病发生机制

无论是攻克角膜移植术,还是研究视神经疾病的科学研究、诊疗,夏德昭的目标都没有发生过改变。 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眼科疾病患者有宝贵的光。 为了这个目标,他立志于学术传承,为眼科医生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付出了巨大的力量。 1983年,夏德昭和的几位眼科前辈一起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 去世前,夏德昭担任杂志名誉主编,写论文。

“3天4位巨星陨落!”

在医学教育方面,自己的人生经历着艰难的波折,但只要有条件,他就不会让教育者辍学。 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授予学科的创立者,他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话语教学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故宫博物院的原副院长杨伯达去世了

故宫博物院官网显示,知名美术史、玉器和玉文化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伯达于2021年5月21日12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杨伯达先生,祖籍山东蓬莱,1927年12月出生于辽宁旅顺。 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师从黎冰鸿、王式廓、罗工柳、彦涵学习绘画,后从事中西美术史和博物馆学研究。 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系。 同年担任北平华北大学美术系助理、干事及北平艺专指导科干事、代理科主任。 1952年至1956年,担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办公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至1984年,担任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美术史部副主任、业务部副主任、陈列部主任。 1984年10月至1987年6月担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1997年离婚了。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

“3天4位巨星陨落!”

杨伯达老师学识渊博,结合工艺美术史和艺术史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理论,撰写了专著50余部,论文480余篇。 杨伯达曾多次率领国内外知名学者举办研讨会。 他主编的《中国金银器、玻璃器皿、釉瓷全集》、《中国玉器全集补遗》、《中国玉学玉文化论丛》等学术书籍成为相关学科行业内的集大成之作。 他首先提出了“玉学”、“玉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玉之路”等新论点,为古玉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3天4位巨星陨落!”

每日经济信息由央视信息、故宫博物院整合而成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信息

标题:“3天4位巨星陨落!”

地址:http://www.china-eflower.com/zhxw/3077.html